2023年10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,各地民政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,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,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细化完善已有方案,积极加强资源整合和扶持投入,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、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,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,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,受到广大老年人欢迎和社会各界认同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的经验做法!
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
“四个坚持”打造章贡特色城乡助餐服务
截至2023年底,章贡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0.67%,其中65岁以上占15.60%,章贡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。同时,章贡区现有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3380人、80岁以上老年人14668人、低保特困老年人1484人,已初步呈现人口高龄化、失能化、“未富先老”等新特征,老年人特别是独居、空巢老年人吃饭问题逐渐凸显。赣州市章贡区委、区政府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之一,专题研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创新思维、多措并举,大力发展稳定的、可持续的章贡特色城乡助餐服务。
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助餐“大格局”
一是规划先行。制定《章贡区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》、《章贡区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》等,结合老旧小区改造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等工作,科学设置社区幸福食堂建设点位。
二是政策引导。制定社区幸福食堂名称logo、信息公示等“七个规范”;明确建设鼓励措施,根据建设面积、覆盖人群等,区财政给予社区食堂一次性5万—25万元建设补贴,目前累计补贴600多万元。
三是资源盘活。盘活全区各镇(街道)服务用房、居家养老服务站点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场地以及其他公共闲置资源共21处,全部无偿或低偿用于社区幸福食堂设施建设。
坚持市场为主方便老人“吃得到”
一是着眼广覆盖。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社区“幸福食堂”,科学规划社区“幸福食堂”点位建设。目前全区村(社区)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覆盖率、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均达60%以上。
二是立足多模式。创新探索镇(街)自主建设运营、优质餐饮企业参与运营等多种助餐模式。如水南街道按照“理想+中央厨房”模式,即连锁店定菜单、中央厨房负责复杂菜品、社区食堂负责简单菜品、食堂场所提供配送、堂食、取餐服务,引入连锁品牌皇厨餐饮专业化运营水南社区食堂,积极探索助餐品牌化、连锁化道路;解放街道成立涌金公司统一运营辖区内社区幸福食堂,通过“政府补贴一点、社区配套一点、居民自付一点”,走出一条公办微利可持续运营模式。
三是紧扣智能化。利用微信、电话、服务小程序等提供老年人在线点餐服务,社区幸福食堂开展送餐上门,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;打通社保卡、银行卡等使用壁垒,在社区幸福食堂提供“卡、码、脸”一体结算。
坚持普惠原则确保老人“吃得起”
一是在“降”上做文章。采取政府补贴建设资金、免费或低偿提供场地、优惠水电气价格等方式,降低食堂运营成本,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餐费实行梯度性优惠政策,降低用餐成本。为全区助餐企业提供政策支持,并为老年人提供用餐优惠近200万元。
二是在“捐”上做文章。动员社会爱心企业开展慈善捐助、“我为老人捐爱心套餐”等系列活动。如碳中和集团、中粮集团为洪城巷社区幸福食堂捐赠现金6000余元,大米750kg,食用油120kg。全区幸福食堂接受捐赠达36.4万元。
三是在“免”上做文章。充分动员银发志愿服务队、社区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组织等队伍,提供免费送餐服务;常态化开展“服务换积分,积分换服务”活动,老年人可通过志愿活动兑换免费用餐票券,已发放共计价值6万元的用餐券。
坚持安全为要力求老人“吃得好”
一是属地镇(街)参与指导。镇(街)作为社区幸福食堂建设主体,指导社区幸福食堂及时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、营业执照、卫生许可证等。
二是行业部门参与监管。落实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,卫健、市监、消防等部门不定期对社区幸福食堂从业人员、环境卫生、食材食品、消防安全等进行检查,2024年已开展联合检查5次。
三是人民群众参与评议。建立定期的反馈机制,设置意见箱、开展问卷调查等,累计收集意见、建议64条,让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地对社区幸福食堂的菜品、价格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。
2024年以来,赣州市章贡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《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》,按照政府为主导、镇(街)为主体、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,紧紧围绕人民群众“吃得到”、“吃得起”及“吃得好”的目标,扎实推进社区食堂和各类助餐点位建设,推动各个镇(街)每年新增2—3个社区幸福食堂(助餐点),全区已建成社区幸福食堂和各类助餐点52个,实现村(社区)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1.9%,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0%,构建了具有章贡特色的城乡助餐服务体系,有效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、空巢老年人的用餐难题。(来源:中国民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