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于都县渡江社区,有一个家庭的故事如同一束微光,折射出社会救助的温暖力量。“感谢好政策,帮我们渡过难关。”近日,困难群众钟洧东向于都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达感谢时说。
原来,钟洧东和妻子没有固定工作,收入微薄,其儿子又被查出患有一种罕见疾病,巨额的医疗费让这个困难家庭焦头烂额。在最艰难之际,于都县民政局和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根据其状况,第一时间入户核查情况,将其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,列入监测帮扶对象,并多次为其办理临时救助,帮钟先生一家解了燃眉之急。
在于都,救助不是被动申请等待,而是主动“送上门”。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目标,近年来,于都县持续开展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,坚持“线下排查发现+线上监测预警”相结合,建立健全常态化“走下去”和“请上来”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临时救助“救急难”作用。该县对遭遇突发事件、意外伤害、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等困难人口,根据实情按政策给予急难救助。今年1月至2月,全县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190.892万元,城市低保金557.1065万元,临时救助450人次,发放金额94.657万元。
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,钟洧东一家被纳入重点帮扶对象,从低保金、临时救助到医疗费用减免,政策如阳光般照进生活的每个角落。(来源:客家新闻网)